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紐約創意機構 DBOX 公司,擔任資深 Motion Artist 的 Jason Wu。在上海的廣告公司累積兩年的工作經驗後,他前往紐約完成他對CG藝術工作的夢想。Jason他除了本職工作,是為團隊打造建築視覺化的影像,除此之外,他同時也是特效合成師、產品設計師、Motion Graphics 藝術家等等。這次的 Podcast 主題,我們會聚焦在自信累積、個人標準奠定、以及自我接受,相信這些對於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養成,都是非常重要的。誰說一定要被身分、角色等標籤給定義呢?一起來聽聽 Jason 的分享!
精彩完整內容,可免費收聽以下 Podcast!
可以聊聊您在 DBOX 團隊的角色,具體有什麼工作內容呢?
比如說樓盤的渲染圖,結合建築師事務所他們前期做得非常初概念的草圖,我們要做出來真正能在眼前看到的效果。在這過程中我們也會否定事務所給的方案,甚至提供我們一些自己的選擇,例如傢俱的選擇等等,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補充;因為我一開始對於建築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我在加入 DBOX 團隊後,可以學到很多他們對於審美觀的看法。很多圖面中的家具並不是只是一個物件,更像是一個藝術品,很多是從拍賣行拍賣回來,然後放到 Gallery 裡面展出,或只是純粹做一個輔助的效果。我們整個做的 Gallery 項目,藝術感和品味就有很大的提升。
聊聊先前為 Macklowve Properties 打造的專案,當時為什麼會想把動物的動畫結合到建築的視覺動畫中?
Jason:我們一般都是先接到建築事務所那邊提供非常粗略的模型,和他的平面圖。起初平面圖裡面沒有什麼東西,你要把最終想呈現給買家跟客戶、他們銷售樓盤上想要達到的目的,都呈現到視覺畫圖面裡頭。從一個毛坯的房子到建築結構的框架、到最後完整的建築影像,這個過程會有很多設計、修稿、客戶否定等這些階段,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建築,就會覺得他的尺度很大、高度跟空間也很大,為了要傳達這個概念,我們就想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用大型的動物去展現空間的感覺,人對大象本身的認知,就可以知道這個空間的尺度有多大。同時,也可以側面展示一些建築的結構或者是家具的選擇。
但當時在做的時候也非常困難,因為跟我配合的團隊同事,他們完全沒有做毛髮或是動物綁定這些方面的經驗,加上老闆對於這個可能也不熟悉,所以就會害怕做出來的東西浪費時間,就花了很多時間在前期溝通、動畫測試上。但最後結果很成功!
您在團隊可以說是 「點綴」的角色 ,讓建築視覺化的結果更吸睛,和一般的建築視覺化圖面有更不一樣的效果?
Jason:對,有時候覺得純展示的話就會非常的平淡,為了能夠在所有競爭的同行裡面跳脫出來,必須要有這樣的角色,能夠實現不一樣的創意。
DBOX 在北美、在紐約基本上是獨占所有建築視覺表現領域。我們接觸的客戶都是非常高端的客戶,接觸上要非常謹慎,簡報等等也要做得詳盡。DBOX 和這些房地產客戶已經成為友好的關係了,所以我們都知道客戶的喜好、吃什麼,所以會知道要推什麼東西給他們。
在紐約,建築視覺化這個產業的市場趨勢是怎麼樣的?
Jason:首先,有很多多元化的建築;紐約也很開放,他不會限制想法和創意,反而去做平凡的渲染表現,會限制你的前途。相對於中國來說,很多建築表現都是為了做好看,比如說要把這個樓盤賣出去,我們要做得非常漂亮,但有可能建築物造出來的時候根本不是你在動畫看到的東西。但是在美國,建築表現製作公司,大家都非常謹慎,前期做的東西,在實際建造上是要至少實現 90% 的,比較不能做虛假宣傳。
第二個,開發商和客戶很喜歡讓我們去做這樣的宣傳,因為很多樓盤沒有辦法實際去取景,所以沒有辦法把樓盤展示出來。為了在整個銷售的資金鏈、連貫性,就比需要有一個建築視覺產業去把他的東西展現出來,而且甚至是提前一年,就要把整個東西做出來。所以這個產業在美國是比較穩定的,因為建築本來就是在生活中是很穩定、必不可少的生活體。但相對於在中國可能就是不太穩定的產業,我有一些朋友也是建築視覺化的朋友,可能就會抱怨說,自己的角色好像可有可無。建築師事務所可能是最大的,建築表現公司就是小不點。但在美國的建築視覺市場,有的時候,我們(建築表現公司)設計效果圖用到的家具,開發商覺得很好、甚至會改之後的方案。
除了本職工作外,您還同時擁有多個角色與身份,要怎麼平衡時間與比例?
Jason:我在上學的時候,對於時間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例如做一個東西一定要有一個預估,一定要有一個預估,大家有多久能做完;一般預估也不太會有很大的偏差,比如說我決定要做一個模型和渲染,就會非常知道要劃分多少時間給每一個工作環節。
你要利用你現有的資源,去累積你以後的資源。從藝術家轉換成一個成功的商人,做這些東西是很難的選擇跟挑戰。藝術家往往很喜歡鑽到自己的空間裡,把自己的東西做得非常棒,但是遇到客戶跟管理團隊,就要抽離原本藝術家的身份,幫客戶的利益最大化。
就像搭一個金字塔,下面的每一塊都是為了上面的每一塊去打好地基的,有長期計劃才是最重要的。
by Jason Wu
除了本職在 DBOX 團隊擔任的角色,也有額外幫助做品牌設計、包裝、行銷的方案。當時是什麼想法,會讓您想要幫客戶做這麼多元的服務內容?
起點就是有一客戶給了一個要求,我會做動態設計,就讓我做了一個小的廣告片。之後我在通過跟客戶的溝通了解,對客戶的產品有了一定的知識,所以我就會覺得他們的方向或是整個品牌設計,往哪個方向走會對他更有幫助。我一般也不會保留我的想法,我會把想法都分享給客戶。我不會受限於合約的內容,就限制自己不去分享想法。除了喜歡分享想法外,也常常會對於客戶的東西給予評論,所以我會樹敵也很多、朋友也很多,可能說錯話冒犯到很多人,但常常也會有人覺得我給到有幫助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