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不到 30 歲就入圍台北電影獎,《水中的女孩》、《美國女孩》新銳配樂家吳沛綾的音畫夢之旅

2022 台北電影獎將在 7/9 舉行頒獎典禮,日前公布入圍名單,電影《美國女孩》以十二項入圍名額領先群雄。其中為《美國女孩》譜寫配樂,不到 30 歲的新銳配樂家吳沛綾,以節制又柔軟的音色表現出電影複雜的家庭情感與生命認同,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

這位年輕女孩在受訪時,以開朗帶點娃娃音的聲線,講述了她與音樂的緣分,以及如何踏上配樂這條路,她一開始笑著說:「國高中時期將《名偵探柯南》等動漫 OST 改編成鋼琴、小提琴版本,上傳到天空部落,是我最早的編曲。大學加入交響樂團,耳濡目染學會了很多管弦樂法的知識,也透過與數位影音創作社的合作,開啟了配樂之路」本篇將著重在她一路以來的配樂歷程,以及動畫《水中的女孩》與電影《美國女孩》的配樂心法。


吳沛綾
有序音樂 配樂家

五歲時接觸小提琴,開始了與音樂的不解之緣。高中深受《交響情人夢》啟發,喚起對音樂的熱情。大學開始加入交響樂團、民謠樂團。之後和數位影音創作社合作,踏上了配樂這條路。畢業後,去紐約就讀配樂研究所。回國後,在有序音樂為影視、動畫、電玩等娛樂內容創作配樂,知名代表作為遊戲《俠之道》、動畫《水中的女孩》,並以《美國女孩》入圍 2022 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

網站


前往紐約拓展眼界與「耳」界

到國外念書前,沛綾從未接觸過專業的配樂訓練,直到去了當代藝術之城-紐約後,她的創作視野變得更為寬廣,除了了解業界的配樂流程,還與各方音樂好手切磋,學習完全不同的配樂作法。沛綾體會到配樂是多麼深奧又自由的一種表現方式,使她感受不小的衝擊。她提到:「當時有一堂課是請所有學生針對同一段影片譜寫不同配樂,於是 20 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開始用不同方式創作配樂,每一段影片帶來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些人聚焦在不同劇情重點,有些人則是選擇凸顯某個情緒,因此可以看到相同的畫面,卻有完全不同詮釋。」

然而紐約配樂研究所的課程大多是以商業大片為主,因此沛綾在回國後,無法完全把那套流程搬回來用,畢竟不是所有創作都是好萊塢動作大片的規模,在台灣像是《美國女孩》講述一個濃烈情感的小成本電影偏多。提到商業動作片與一般劇情片電影在配樂上有什麼不同,沛綾表示基本上還是要看導演的想法以及劇本的調性,但商業動作片的配樂在好萊塢的創作流程中,已經有一套公式,什麼情節該搭配什麼音樂,帶給觀眾什麼感覺,例如主角與敵人追逐戲,就必須營造地很緊湊刺激。至於劇情片則會偏向作者化,沒有公式可以依循,因此配樂家必須與導演有著更密切的溝通,把劇本或導演的想法挖得更深,尋找做配樂的空間。 

解密配樂創作流程 

提及配樂的流程,沛綾說明每一支影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法,很少有一套固定流程。有的配樂家是從劇本會議時加入,有的配樂家則是從分鏡或電影拍攝完加入。不同的時間點加入,對於創作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了解畫面或是跟導演討論完後,配樂家也不一定會先從旋律開始下手,有的人會先構想和聲、節奏與音色等,總而言之就是會先產出一個配樂 demo,並與導演或製片反覆確認。確認沒問題後,就會開始進入錄製階段,這部分的流程會比較固定,會依據資金去找合適的樂手,或是自己親自演奏。最後用 DAW 進行混音,就可以輸出成 STEM (樂器組合),交給聲音後期放進電影裡,或交給母帶後期去做電影原聲帶。提到 STEM,沛綾補充:「STEM 可以讓聲音後期更有彈性地處理音效與配樂,如果音效與配樂有所衝突,就可以去做簡單的調整。」 

《美國女孩》豎笛錄製測拍(豎笛:林昭安,左:沛綾,右:孫紹庭,錄音室:浩世錄音室)
《美國女孩》吉他錄製測拍(吉他樂手:蔡巽洋,錄音師:孫紹庭,左:沛綾,錄音室:浩世錄音室)

將抽象畫面化為沉浸的情感體驗,《水中的女孩》聲畫之美 

動畫《水中的女孩》是沛綾在配樂創作上很重要的分水嶺,該動畫並非以線性敘事講述故事,而是在傳達女子失戀後的情緒以及療傷的過程,因此動畫的聲音環節可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水中的女孩》也是沛綾首次身兼配樂與聲音設計,雖然對於音效不在行,但沛綾還是運用樂器去做像是鳥叫的聲音,也發包給專業的音效組處理寫實的音效製作與擬音(Foley)。至於動畫的配樂設計,則是與導演黃詩柔多次討論。「當時詩柔給了我動態腳本,但因為畫面太過抽象,看太不懂,因此我後來切了40個畫面與導演做討論,等於是回到分鏡階段,逐格分析每格畫面想表現的情感或故事,詩柔也會針對每格畫面給我一些形容詞,讓我更了解導演想講述的情緒。」沛綾補充。

《水中的女孩》第一版的配樂 DEMO 就被導演黃詩柔稱之為「驚喜包」,沛綾解釋:「我習慣去做與導演給的參考音樂不同方向的配樂。畢竟如果導演覺得這個參考音樂很不錯,就會直接用到作品中,所以代表一定是有個地方不是導演心中所想的,我想去嘗試看看,加上經過一些討論,對故事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所以我加入了我的詮釋。」之後沛綾與詩柔也經過多方調整,完成了詩柔心中最適合《水中的女孩》的配樂。在動畫中,配樂有時不像畫面,非常舒服柔和,反而有點刺耳。沛綾進一步說明,《水中的女孩》用很美很溫柔的畫面在處理一種複雜且悲傷的經歷,所以我想加入一點刺耳的聲響,闡述女主角心中的痛,與畫面進行強烈的對比。

延伸閱讀:【台北電影節】失戀後的雨後天晴,以影像療癒破碎的心,專訪動畫短片《水中的女孩》導演 

《水中的女孩》與一般作品不同,它非常的抽象,因此我也為動畫做了非常多片段式的配樂,以符合動畫的敘事手法,讓觀眾不會感受到配樂的進出,而是沉浸在故事與情感中。

by 有序音樂配樂家 吳沛綾
《水中的女孩》配樂軟體截圖

將配樂視作一種無形陪伴,《美國女孩》的留白美學 

電影《美國女孩》則是沛綾配樂創作上的里程碑,首次為長片配樂的她,以不到 30 歲之姿,入圍 2022 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是個後生可畏的新秀,但《美國女孩》音樂份量卻少於她做過多數短片。沛綾表示:「《美國女孩》的配樂與以往的配樂創作心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並沒有要逼哭觀眾,而是一種無形的陪伴,陪伴在主角梁家每個角色上。所以該如何讓觀眾不注意配樂的存在,該如何不讓音樂去影響觀眾的投入度,則是本次配樂上最大的挑戰。」

《美國女孩》樂譜

以往沛綾會針對畫面或是某場戲的 CUE 點下去寫配樂,但在《美國女孩》中,沛綾在電影前期就進入劇組,因此她必須從劇本開始想像配樂,加上導演阮鳳儀並沒有提出參考音樂,而是分享電影的故事-主角家庭的情感衝突與隔閡。於是沛綾必須不斷挖掘,包含角色心境、故事議題、甚至是自己的經驗,將這些內容消化、轉化成音符,再與導演、製片討論。沛綾提到:「導演鳳儀是非常會導戲的人,她很耐心地與合作的演員、幕後工作人員討論故事、情感與想法,因此與她一同創作的過程,是非常獨特且有趣的經驗,這次的配樂創作是非常有機且自然的生長。」  

《美國女孩》配樂軟體截圖

在《美國女孩》上映期間,沛綾有特別撰文說明《美國女孩》的配樂創作歷程。在文章中有提到,馬場戲的配樂是與導演、製片討論最多次,修改最多次的一場戲。「馬場戲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轉折點,也是本片最抽象的一場戲,劇情台詞較少,只能依靠演員表演與配樂,去強調主角芳儀的心境轉變。」也因此沛綾的配樂慾開始高漲,透過配樂重新詮釋了白馬、美國記憶對於女主角的意義,卻被導演與製片打槍,一步步修正成比較符合芳儀心境,沒那麼戲劇化,而是淡淡憂傷的配樂。這次經驗也讓沛綾上了一課。 

有時懂得留白,或是不用那麼多音樂,其實也是配樂的一種選擇。重點還是要搭配畫面,傳達出導演想帶給觀眾的內容。

by 有序音樂配樂家 吳沛綾

另外,沛綾也提到,與導演確認完配樂後,檔案會直接交由剪輯。然而剪輯師總會給她意想不到的驚喜。沛綾解釋:「他會把配樂剪到不是原來的 CUE 點上,像是我為電影主題所想的配樂,最初是放在開頭,結果被他拿去放在結束時的片段,意外地非常適合。」與不同創作者激起的火花,讓沛綾又驚喜又滿足,也深深感受到電影創作的魅力,是來自過程中失敗與成功經驗的累積。 

《美國女孩》錄音工作照(左:沛綾,右:孫紹庭,錄音室:浩世錄音室)

以無懼的心,開啟配樂創作之旅 

採訪的最後,記者也詢問沛綾:「有沒有給踏入配樂界的新鮮人一些建議?」而她則興奮地回答:「如果還沒有作品的人,建議可以去網路找電影片段,試著去做配樂,或是找影視相關同好一起合作,已經有經驗想邁入業界的人,則是建議建立作品集或開設一個作品網站,成功推銷自己給一些新銳的創作者們。當然,每次有配樂案子,都必須做到最好,或許會獲得案主的推薦,因而開啟相關人脈。」沛綾也強調,一開始做配樂很難賺錢,所以決定要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前,必須在財務上有所規劃,但也可以進入配樂工作室就業,向台灣業界配樂師學習。「不論是什麼方向,若真的對配樂有熱情,一定能找到屬於你的一片天!」這句話從不到 30 歲的女孩嘴巴上說出口,能感受到她的無懼與熱愛,究竟這位配樂新秀往後能為觀眾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值得期待。 


圖片由 吳沛綾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蠟筆小新 30 周年電影《蠟筆小新:幽靈忍者珍風傳》,邀前 AKB48 成員、人氣樂團擔任配音與打造...
Blender 3.2 正式版發布,精選五大必學新功能

相關文章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