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16 個後期製片必懂的步驟!開箱《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一書

在許多影視相關的頒獎典禮中,我們可以看到表彰許多電影工作者的獎項,例如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視覺效果等等,然而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職位沒辦法擁有獎項的肯定,卻是電影製作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他掌握著電影製作流程是否順暢,也掌握了電影的規模與一切。他是影視製作人/製片,是影視主創團隊的靈魂。映CG 接受了出版社的邀約,開箱《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一書「第 15 章-後製階段」,一起探索製作人在後期製作時需要做哪些事!


後期製作規劃

當你已經大致決定要如何進行製作案的最後階段後,請與你計畫要合作的後期公司與後製統籌安排一場會議。通常你會同時與好幾個不同的機構合作,一家處理音頻,另一家處理數位化製程(digital intermediate,DI)或線上剪輯,還有另外一家則負責處理色彩校正,而你便會需要與這三家後期公司都安排會議。這場會議可以越早安排越好,因為這樣後製統籌與剪輯師才能討論出一個大方向的計劃與期程安排,並對決定要選用的後製公司標註「留用」,這種作法也能讓所有人照進度來進行工作,同時也不會超出預算。

當你在安排期程時,千萬不要將每一個步驟太緊地接連安排在一起。也許你把所有項目放進日曆時覺得每個環節都卡得剛剛好,但實際上還是會有許多無法避免的小差錯,像是機器故障、某項工作超出預定的時間等等,所以最好還是要在每個環節間預留大約一至兩天的緩衝時間,像是音檔混音、色彩校正、線上剪輯、數位化製程處理、母帶後製等等。根據以往經驗,一般來說小成本製作的敘事長片,從剪輯到完片大概要花 14 至 16 周的時間;而根據紀錄長片的素材數量,以及製作案本身的要求,剪輯時間通常都會更長。

《獅子王 2019》劇照

後期必經過的 16 個步驟 

1. 以數位高解析度規格進行拍攝

在選擇拍攝用攝影機並制訂出後製工作流程前,還有許多技術性與視覺美學上的因素需要經過討論才能做出決定;接下來在片場中,攝影指導、攝影師及攝影助理則要確保以適當的規格拍攝所有素材,還要有正確的焦距與曝光程度;影像檔案管理技師(DIT)會對這些素材進行處理,將所有素材存入記憶卡與硬碟中,並備份這些內容,才不會遺失任何素材。

製作人、後製統籌與剪輯師需要提前制訂這個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守則,並在工作正式開始前將技術規格清單寄給影像檔案管理技師;影像檔案管理技師便會開始轉碼、備份素材、收集音檔,並確保每一天所處理的檔案都在當天送往剪輯室,或是其他安全的地方保管。 

2. 製作案剪輯

剪輯助理(AE)會負責將所有儲存裝置中的媒體檔案載入剪輯系統內,如果你沒有剪輯助理的話,剪輯師便需要自行負責這個部分。而假如這些檔案需要轉碼,剪輯助理便會在剪輯工作開始前先完成這項準備程序。這個部分可以參考之前「拍攝規格選擇」(P362)一節,以確保所有在剪輯系統內的素材都是使用同樣、正確的編解碼格式;如果沒有確實檢查的話,就會降低影片的技術性品質,造成音檔不同步的差異、時間軸變動,以及其他可能會影響到剪輯結果清單(EDL)正確性的問題。較常見的剪輯系統包括Final Cut Pro(FCP)、Avid與Adobe Media Composer,剪輯師會將存有所有數位檔案素材的硬碟連接至剪輯系統,再開始進行製作案素材的剪輯。當拍攝正在進行時,剪輯師通常會參考場記的筆記來快速剪輯手上的素材,做出一個粗剪版本,或是根據電影中故事順序與情節,將一場戲中所有會用到的鏡頭,以剪輯師認為可能的順序先排列在時間線上做順剪,讓導演在拍攝同時可以看到這些畫面剪輯在一起時會是什麼樣子。而對於整體表現與拍攝成果,立即給予導演回饋可以讓他們比較快速、容易能調整狀態。當主要拍攝結束後,剪輯師通常會與導演一同合作進行剪輯,所以雙方也會討論出最適合一起合作的方式。

剪輯師會將影像與音檔分開剪輯,並為了之後尚要處理畫面聲音同步(通常要處理的是演員的聲音對白)、以及加入音樂與音效,而將每個音軌獨立存檔。在剪輯的整個過程中,為了避免因電腦當機而遺失檔案,隨時都要記得將所有素材、剪輯時間軸,或是其他重要的資料進行備份,通常剪輯師都會使用不同的硬碟,或是雲端儲存方式進行備份,或者上述兩種方式一起使用。 

《綠騎士》劇照

3. 決定要使用哪些音樂

在這個階段,音樂的選擇是個重要的步驟。音軌中可能會包含既有的版權音樂,或是特別為製作案原創的音樂,或是上述兩者的結合,音樂總監會在這方面參與音樂的選擇,對導演與剪輯師來說也是一大助力。在等待音樂授權以及原創音樂編曲與錄製完成前,在剪輯室會先使用其他電影的原聲帶,或是既有的版權音樂做為參考配樂(Temp music)。

4. 平面設計/電影標題標準字

在影片完成定剪之前,所有必須的平面設計與電影標題標準字(包含片頭、片尾名單與標題字幕)都要完成創作,並加入製作案中。

5. 視覺特效

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VFX)會分次在剪輯過程的不同階段加入,因為不同視覺特效的完成時間也會不太一樣。一般來說最理想的狀況是在製作案完成定剪前,最終版本的視覺特效就會被加進影片中。 

延伸閱讀:從非科班出身到成立團隊,打造高品質的視覺幻象,金獎特效總監郭憲聰的工作心法大公開!


6. 安排初剪試片會

在整個製作案完成前,使用你所能動用的預算來安排初剪試片會,場地盡量租多大就租多大,這樣你才能從觀眾身上得到對電影的感想,而這會是非常珍貴的意見。

7. 影片定剪

對製作案進程來說,完成影片定剪(Lock picture)是個很重要的時刻。這個時候,影片的所有剪輯工作都已完成,之後也不會再有任何變動,而影片完成的最終階段即將開始。

8. 音效剪接

使用像是ProTools這樣的混音軟體,可以讓音效剪接師對製作案所需的所有音效進行創作與剪接。每個同時在影片中出現的聲音,像是演員的對白、音樂、音效、旁白等等,都需要被放在各自獨立的音軌中,這麼做可以讓音效剪接師為每個音軌調整到不同的音量,以便讓接混音師下來可以使用。 

《星際效應》劇照

9. 如有需要,安排後期配音

後期配音(ADR)是指在後製階段時,重新請演員錄製對白的過程,而這麼做是為了要取代原本在影片中聽不見聲音的對白,或要加入先前沒有的台詞。後期配音通常都是在錄音公司中的錄音室完成,在錄音室裡,演員可以看著影片中需要替換或新增的部分對照口型(lip sync)來錄製。這邊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要新增台詞,要找一個與原始拍攝環境相似的場所重新錄音,這樣會與原先的音檔匹配程度較高,而且如果有辦法的話,最好使用相同品牌、型號、種類的麥克風進行收音,這樣新增錄音的品質才會與原先的錄音相似。

10. 如有需要,安排錄製擬音

擬音(Foley)是為了與電影中某些特定動作而專門錄製的日常音效。進行擬音錄音時,擬音師會製作出電影中某些動作或所在場所會有的聲音,像是腳步聲、關車門聲、衣物摩擦聲,或是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廳背景的交談聲。 

紀錄片《擬音》劇照

11. 進行混音(Audio mix)

當所有的音軌都已整理妥當後,音效剪接師便會將工作交給混音師,由他們將不同的音軌混合,這樣我們在看電影時,才能分辨得出來這些聲音彼此的關係為何。舉例來說,影片中可能有個場景,是一對情侶在某個喧鬧的夏日夜晚走在時代廣場的街道上,而這個場景中會包含以下所有的音軌:①A 演員的聲音;②B 演員的聲音;③A 演員走在人行道上的腳步擬音聲;④B演員走在人行道上的腳步擬音聲;⑤拍攝當天時代廣場上錄到的環境音;⑥公車開過的音效;⑦計程車喇叭的音效;以及⑧和⑨是用於配樂的立體聲音軌,看似複雜,但其實這還是相對簡單的場景呢!

當混音師完成製作案中所有音軌的混音程序後,這些音軌各自的音量大小會在電腦中被儲存為多音軌錄音檔案。下一步就是要將音軌混合(mix down)至最後的四條音軌中,音軌一與二用於人聲,而音軌三與四則是用於配樂與音效(music and effects,M&E)。

12. 確認授權

在製作案的收尾階段,其實會有好幾個步驟同時進行,像是授權的部分,可能就會有好幾種授權需要做最終確認,例如音樂授權(在音軌中所用已錄製完成的音樂)、檔案資料授權(電影/影片、照片、圖像等等),以及杜比(Dolby)與 DTS 系統授權(為了使用專利的聲音工程科技),同時也要記得保留有簽名的授權文件副本,之後才能將這些文件放在最終交片成品的文件部分中。 

《哥吉拉大戰金剛》劇照

13. 線上剪輯/套片

根據後製時間表的安排,這個步驟可以與後期聲音工作及混音同時進行。根據後製階段的工作流程、預算與交片成品要求,你可能會決定直接在電腦上的剪輯系統中完成整項製作案。以技術性的觀點來說,你的確可以在同個電腦剪輯系統中完成定剪,並完成所有的收尾工作,像是混音、上字幕及調色,再將母帶的數位檔案輸出。

雖然你的確可以在自己電腦上的剪輯系統中完成製作案,但得到的成品就不會如在後製公司經過線上剪輯、套片(Conform)後一樣技術完整。如果要交給後製公司處理的話,你便要準備好剪輯結果清單(EDL)、製作案影片檔、參考剪輯作品,並替換掉所有低解析度的素材,補上由攝影機原始檔(或是已經過膠轉磁的膠捲)所輸出相同影片尺寸的高解析度素材(未壓縮檔案)。在這個過程中,高解析度的視覺特效、平面設計,以及毛片(stock footage)也會被融為一體,而套片則是由電腦自動重新組合,以及線上剪輯與助理實際操作兩者相輔而成。

14. 調色與數位化製程

經過套片並做完調色處理後,最後就可以以數位化製程(Digital Intermediate,DI)將檔案輸出。調色是一個以數位方式調整出現在螢幕上所有元素的過程,包括亮度(luminance,光線與陰影)與色度(chrominance,色彩與色調),以創造出製作案的最終成品模樣。導演與攝影指導都會參與調色(或稱調光、色彩校正)的過程,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過程,因為這些素材在拍攝時都已做好往後調色階段的計劃,而以正確方式進行這個程序才能發揮影片中的電影魅力、而製作人或後製統籌也應在場,以確保大家都有跟著期程安排進行,且沒有超出預算。假如你還沒有參與過色彩校正會議的經驗,我建議你可以聯絡一家後製公司,詢問你是否可以找一場旁聽,在現場觀看整個過程也會對了解以上討論到的內容更有幫助。而數位化製程則是影片所有的收尾工作完成後,最後所輸出的檔案。

延伸閱讀:一探充滿神秘「色彩」的影像工作,專訪旅美調光師 Cynthia Chen 

15. 合併音軌與影像

在完成數位化製程與最終混音後,現在就可以將音檔與影像結合,做出最後的母帶了。在進行音軌與影片的合併時,已完成混音的音軌會與最終影片母帶同步,而製作案的最終母帶就這樣完成了!

16. 製作最終交片成品

在完成最終母帶的數位檔案後,你就可以開始製作最終交片成品(deliverables)的項目了。將母帶的備份存放在幾個不同的地點,像是存在硬碟中以及雲端儲存空間。最終交片成品指的是由發行商、電視網或電影節所要求的,一份包含許多不同規格母帶與其他技術性要求的清單。 

以上就是映CG 的開箱。《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博客來販售中

節錄自《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鏡文學 提供)

★資深專業製作人 Maureen A Ryan 親自傳授 25 年實戰經驗

★從企劃到發行,總共 21 個階段,一條龍解說全部到位,初學者必備

★馬上能夠現學現用、在第一線實踐的工具書,影視相關科系學生、影業從業人員必讀 


本文經 鏡文學 授權發布,內容僅有做字詞修改,保留作者所述內容,但不代表映CG 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模擬更逼真的火焰與煙霧效果,國外藝術家推出 Houdini 外掛-Axiom 2
2D 圖像即能生成模型、動態,NVIDIA 於今年 SIGGRAPH 展示 Omniverse,以及...

相關文章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