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動畫也能改編成音樂劇?看動畫影集《小兒子》如何打造屬於臺灣的 IP 生命力

改編自作家駱以軍同名散文集的動畫影集《小兒子》,為每集三分鐘的動畫,內容講述駱家人的互動日常。截至 2022 年,已播出五季,榮獲許多國內外影展肯定,包含歷史最悠久兒少影展的捷克茲林兒少影展,以及臺灣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等共 86 個獎項。改編的動畫劇場《阿甯咕又闖禍了YA~》音樂劇也即將在 10 月 29、30 日推出,今日映 CG 受夢田影像邀請,專訪阿甯咕劇團團長兼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以及動畫導演史明輝,聊聊《小兒子》,以及 IP 的改編歷程。


蘇麗媚
夢田影像執行長

夢田影像創辦人暨執行長,2011 年創辦夢田影像文創實驗室,蒐集臺灣文化符號,並跨業於電影、戲劇、動畫、出版等創作應用。代表作品有《醉後決定愛上你》、《真心請按兩次鈴》、《巷弄裡那家書店》、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 I & II 》、《小兒子》系列動畫、電影長片《致親愛的孤獨者》等。目前擔任阿甯咕劇團團長。

史明輝
動畫導演

曾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攻讀 3D 碩士及加州藝術學院動畫所進修,2011 年創立北藝大動畫學系。代表作品有獲獎第四十四屆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的《飛越藍調》、《願快樂》《寂寞馬頭》等動畫短片,及《小兒子》系列動畫影集。目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系教授及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



療育親子關係的散文,《小兒子》IP 的孵育

 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一直是駱老師的死忠讀者。她提到,老師的作品經常影響了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想法,尤其在進入家庭階段以後,《小兒子》一書陪伴了自己學習親子教育的種種時刻。因此當夢田需要找文學作品做跨界轉譯的創作工作時,駱老師的作品立刻就浮現在蘇麗媚的腦海中。隨後開始了《小兒子》的授權與跨界的傳播,這不僅讓更多人認識到了臺灣文學,也為作家留住了一段記憶中的美好時光。


蘇麗媚也和我們分享她自己在散文集最印象深刻的篇章《游泳》;故事中的小兒子因為學不會游泳被駱爸爸訓斥,事後父親看見兒子在自家浴缸練習游泳,才發現是自己將孩子逼得太緊而自責不已。散文中有一句父親對兒子說的話:「原諒過去某些時刻像魔神震怒的我,那時的我被生命打擊得太恐懼。」作家在那個階段面臨的生命困境,也是每個為人父母的難題。這個章節也成為了《小兒子》動畫中的其中一集。蘇麗媚團長從這本書獲得了啟發,希望透過轉譯的方式,將這份共鳴傳達給更多家庭,讓這些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的產生的挫折、憤怒與無力,以及不知道孩子未來能不能保護自己的恐懼感,都得以被療癒。


貼近生活的散文,打造屬於臺灣自己的動畫

卡通動畫陪伴了大多數的我們度過童年的時光,回想將文本改編成動畫的契機,蘇麗媚表示,當時讀到作家駱以軍作品《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體會到生命中有很多事物是沒辦法留下來的,尤其是那些與孩子相處、總是稍縱即逝寶貴的時刻。《小兒子》的影集,為的是將這些吉光片羽,透過動畫被保留下來。

媒介的轉換必須依靠各領域專業的合作,選擇動畫作為首要的轉譯媒材,就必須找最合適的動畫創作者。史導演 2012 年的動畫作品《願快樂》,讓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團長對臺灣動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多年後要製作《小兒子》,就想到了史導演。史導演也憶到,「一開始很惶恐」。雖然有多年原創動畫的經驗,但商業型式的短篇影集對史導演來說,也是很新鮮的嘗試。但駱以軍老師的《小兒子》最終也打動了史導演,於是與夢田影像合作,將日常生活中的感動,打造成獨一無二的臺灣動畫《小兒子》。



編劇的神奇魔力 — 動畫的改編工作

《小兒子》的動畫風格詼諧逗趣,同時也訴說著家人間,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藏於內心說不出口的隻字片語。團隊首先嘗試了六集的製作,由蘇麗媚擔任動畫監製與編劇主創,從原作文本中挑選出六篇,提煉出各篇的核心方向與結構後,再由史明輝導演接手執行動畫劇本的改編與製作。史明輝導演表示,過程中團隊也是邊嘗試邊摸索如何改編,當然也會遇到文本沒辦法轉譯成畫面的時候,雖然一開始的改編多是忠於原著,但隨著動畫劇情的發展,改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而動畫的編劇不只是要傳達原著的精神,還要打破原作文字的框架,在動畫的結構上進行增修。編劇首先會根據文本的主軸,設定出動畫的世界觀、時代背景與地理位置,從一條小小的街道,慢慢擴充到整個城市的地圖。接著透過地圖建立角色與角色間的關係,進而去型塑更立體的人物刻畫。例如,在設定角色時,需要考量故事結構,是否需要幫主角編出朋友、鄰居是誰,學校在哪裡等。動畫編劇就像組織一個資料庫,史導演的工作,就是幫這部每集只有三分鐘的動畫短片,建構出色彩豐富的大世界。



調皮又溫暖的《小兒子》— 角色設計與製作過程

 動畫中最引人入勝的無非就是這對父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拌嘴。當然,史導演在構思這些角色時,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固執的駱爸爸,在外型上選擇方正的線條與幾何;天馬行空的小兒子阿甯咕,則是結合父親的頑固與母親的圓滑,設計了本壘板的臉型。史導演將角色的個性從文字中推出來,這些鮮明的角色形象,也賦予了《小兒子》動畫更豐富的生命。

而後期作品的呈現,必須考量畫面構圖、影像剪輯和角色表演的的一致性,同時保持動畫趣味度,是很具挑戰的一部分。史導演提到,參與動畫製作的團隊大多是台北藝術大學動畫系的畢業生,在動畫技巧的處理上並不是那麼熟悉,一開始的過程也都是跌跌撞撞的。但也因為動畫團隊的努力,《小兒子》才能完整的呈現。從細瑣的日常,傳達了簡單卻又深刻的家庭溫暖,搭配詼諧有趣的動畫表演,讓《小兒子》成為不僅能打動大人,也能夠吸引孩子目光、適合親子共同收看的節目。



「轉譯」的力量賦予新生命,用各種方法說好一個故事

如今,《小兒子》的發展持續了五年,夢田影像慢慢地用跨界的媒材,如繪本、漫畫、舞台劇等,讓更多人認識到屬於臺灣的故事。新成立的阿甯咕劇團,也將推出了一號作品《阿甯咕又闖禍了 YA~》音樂劇。回想轉譯的初衷,蘇麗媚團長表示,有時在前台看到觀眾在表演結束後,買一本《小兒子》原著回家,對她來說是最大的回饋與感動。

每個媒材的屬性不同,創作型態的改變也許是轉譯時首要的困難。雖然在原著的框架下,但每位創作者都保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自由發揮,只要能保持核心精神的完整性,創作者間並不會彼此限制。史導演表示:「轉譯讓一個動畫的生命,不只停留在動畫。」蘇團長也表示,感謝這些創作者間彼此的信任,才能孵育出一個個的作品。《小兒子》的動畫不僅讓我們看見了 IP 的延展性,也作了很好的示範,相信臺灣的動畫產業是有可能的。而阿甯咕劇團的成立,目的是將動畫 45 集的故事與核心精神,從 3 分鐘的短片改編成 2 個小時的音樂劇,讓觀眾看見更完整的故事。



最搖滾的音樂劇,創造親子共享的聽覺與視覺盛宴

阿甯咕劇團即將推出的一號作品《阿甯咕又闖禍了 YA~》,音樂劇內容描述主角阿甯咕,為解決自己闖下的大禍而展開的奇幻冒險。蘇麗媚團長希望能透過這次的音樂劇,鼓勵孩子勇於去冒險,也學習收拾的能力。也希望家長們能在孩子為自己的生命去努力時,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闖禍,打破框架其實是無所不能的。

製作團隊在這次的音樂劇中加入新的音樂挑戰,藉由搖滾音樂傳達不要害怕作自己的精神,舞台的音樂呈現也充滿了明快的節奏感與歡樂。除了搖滾曲風的設計,舞台視覺上融合了動畫 2D 的質地,利用色塊拼貼,將動畫的元素移轉到舞台當中,運用非具象寫實的視覺效果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阿甯咕劇團希望透過長期的演出,繼續說故事陪伴孩子,也培養孩子欣賞的眼光,以及對於事物的好奇心。喜歡《小兒子》或是喜歡搖滾音樂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10 月 29、30 日《阿甯咕又闖禍了 YA~》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首場演出,一睹搖滾與動畫的精彩結合。

點此購票

映 CG 的粉絲,進入購票頁面選位,選位後點選「專案合作優惠」,輸入折扣碼「INCG2022」,享有 85 折的專屬優惠喔!



圖片由 夢田影像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接棒《神隱少女》,宮﨑駿 35 週年經典鉅作《天空之城》首度在台登大銀幕
用文字創作動畫?透過 Disco Diffusion AI 製作 CG 短片,短短兩分內囊括地球 4...

相關文章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