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創下台灣鬼片視覺巔峰!夢想動畫以 518 顆特效鏡頭,打造鬼電梯異空間!專訪《女鬼橋 2:怨鬼樓》導演、監製與特效團隊

2020 年《女鬼橋》不僅成功創下票房佳績,甚至還拿下當年度 Netflix 台灣電影點閱率冠軍,躍升為近年來最火紅的台灣鬼片系列之一。歷經三年,再度推出續集《女鬼橋 2:怨鬼樓》,以文化大學校園傳說作為故事背景,由原班人馬林哲熹王渝萱施柏宇等人主演,將帶領觀眾踏入可怕的恐怖輪迴,本片也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等。本次映CG 特別邀請到導演奚岳隆、監製郝柏翔,以及負責特效製作的夢想動畫團隊-視效總監林奇鋒與燈光總監盧冠松,看主創團隊如何打造出驚人的恐怖美學。


奚岳隆
《女鬼橋 2:怨鬼樓》導演

《女鬼橋 》系列導演。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與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有動畫、特效背景的他,作品橫跨廣告、電視、電影等,近年作品有《女鬼橋 》系列與影集《美食無間 》。


郝柏翔
《女鬼橋》系列監製與編劇

《女鬼橋》系列監製與編劇。現任樂到家國際娛樂總經理,專長於影視投資製作、電影院線發行與行銷、國外電影版權採購等,並專攻故事創意發想,師承好萊塢著名劇本醫生荷西塞勒里歐(José Silerio)。曾任《紅衣小女孩 2》聯合製片,因而開始研究恐怖類型電影,擔任《女鬼橋》系列監製及編劇。


林奇鋒
《女鬼橋 2:怨鬼樓》視覺特效總監

《女鬼橋 2:怨鬼樓》視覺特效總監。擁有超過十年的影視專案製作經驗,作品涵蓋 MV、廣告、動畫、電影等類型,代表作品有蔡依林 MV〈怪美的〉、五月天電影《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2019 年以《狂徒》一片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2020 年參與《女鬼橋》特效製作,2022 憑《茶金》入圍金鐘獎戲劇類節目視覺特效獎,2023 憑《女鬼橋 2:怨鬼樓》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


盧冠松
《女鬼橋 2:怨鬼樓》燈光總監

《女鬼橋 2:怨鬼樓》燈光總監。近期作品有影集《茶金》、《咒》,並憑這兩部作品分別入圍金鐘獎戲劇類節目視覺特效獎與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


受恐怖大師溫子仁啟發,結合在地校園傳說,打造台灣新型鬼片

2020 年《女鬼橋》不僅創下票房佳績,也是當年度 Netflix 台灣電影觀看次數最多的作品。監製郝柏翔表示,假設大家至 YouTube 頻道搜尋「Bridge Curse」等關鍵字,其實可以找到好多個破百萬觀看的電影分析影片,讓他很感動,但同時又備受壓力,認為第二集已經不是單純做給台灣人看了,而是全世界。因此當初在構想續集時,他與主創團隊都在思考該如何提升製作規格與畫面效果,進而帶給大家不同以往的故事與突破。

導演奚岳隆則表示自己很欣賞溫子仁,很好奇他究竟是從恐怖片得到了何種啟發,才有辦法躍進到執導好萊塢熱門大片,因此其拍片手法一直都是導演研究的對象。此外,導演也受經典都會傳說《七夜怪談》與遊戲改編電影《沉默之丘》影響,運用空間創造更多層次的視覺,也都是他參考的美學手法。他補充:「相較以往國片,《女鬼橋 2:怨鬼樓》的拍攝手法會比較美式。」他也分享其在科學期刊上發布一篇「恐怖科學」的論文,講述如何運用鏡頭與節拍製造恐懼。他說:「由於人類的恐懼是一種原始狀態,所以當創作者有辦法控制原始情緒,就可以控制故事節奏,利用最精準的方法,成功抓到觀眾情緒。」


同於《紅衣小女孩》、《粽邪》鄉野傳說,《女鬼橋》以都市傳說,打造恐怖共感

「我很喜歡講故事給全世界的人聽。」導演奚岳隆分享:「都市傳說與鄉野傳說的差別就在於故事是比較全球性的。舉例來說,每個學校都有鬼故事,算是某種共同語言。我不需要解釋給不同國家的人聽,因為他們的學校也會有鬼故事,這是《女鬼橋》與其他 IP 不同的地方。另外,這次又刻意選了電梯當作主體,將故事延伸至日常生活,使觀眾產生更多共鳴。」

監製郝柏翔又補充,由於本片特別設定給年輕人族群,因此團隊也大玩形式上的呈現,運用手機直播、監視器等畫面,加上第一集 Siri 意外受到觀眾好評,因此第二集才大膽使用 AR 遊戲貫穿整部片,並與三個招魂儀式「一個人的捉迷藏」、「四角遊戲」與「鬼電梯」作結合,最後更加入懸疑、燒腦元素,打造新型態的鬼片。



不只鬼片,所有的電影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自身定位與其他同類型片不一樣的地方。

by 《女鬼橋 2:怨鬼樓》監製 & 編劇郝柏翔


集結多個文化大學鬼故事,杜撰出「煞神」一角貫穿劇情

在拍攝《女鬼橋》時,導演奚岳隆、監製郝柏翔原先就希望能把每一間學校的鬼故事各拍成一集,並發展成系列作品。郝柏翔也特別分享:「如果仔細觀察第一集海報,可以發現一個小彩蛋,女鬼在水中的倒影看似像在一台電梯裡。」奚岳隆分享,片中「大忍館」的原型是文化大學藝術學院「大仁館」,原先校方是規劃成一座「聚財」的順八卦建築,據說後續條件沒談攏,所以建築師將它改成「聚陰」的逆八卦建築,導致大仁館後續就傳出層出不窮的靈異事件,甚至在落成典禮上拍照留念時,最後照片上的人臉都是扭曲的。

而隨後,館內也傳出通往異空間的「鬼電梯」傳說,傳聞有一位教官坐了電梯到地下室後,從此人間蒸發。另外,片中出現的「芭蕾舞學姊」也是校園傳說之一。全片唯一杜撰的是煞神這個角色,導演表示,當時在猜想建築師到底是什麼樣的冤孽才有辦法做這種事情,才撰寫了這段故事,而「輪迴」是本片一大重點,加上時間軸也分割成多條故事支線,結構會變得更大。


特效出身的導演攜手特效團隊,打造新型態的恐怖美學

特效出身的奚岳隆,十分懂得運用特效來替故事加分。他表示:「不希望特效只是單純運用在修掉鋼絲,或是穿幫鏡頭等。因此本次花了較多的預算在特效製作上。」他也表示,特效團隊這次運用了很多新技術,許多角色都有重新梳畫才進到數位掃描,甚至只花了大概五分鐘就可以進行全局式的掃瞄,這也導致在後期製作上更為順暢,且角色模型比例也會比較精準。另外,本片也特別使用 ACES 色彩流程,將後期輸出的素材跟現場燈光做結合,因此當觀眾也比較不會出戲。


我是一個比較喜歡在現場只剩下操作,不要還有現場才構想的導演,所以變成是說有辦法在現場節省了很大量的成本跟時間

by 《女鬼橋 2:怨鬼樓》導演奚岳隆


此外,在特效製作上也用了許多軟體輔助,燈光總監盧冠松分享,貼圖部分使用了 Substance Painter,特效和群眾場景則採用了 Houdini,而其餘則使用 Maya,算圖則是使用 Redshift。 視效總監林奇鋒補充,合成大多是在 Nuke 中完成,接著使用 After Effects 創建一個串檔來查看整個段落的剪輯狀態。在模擬部分,則是使用一些外掛來處理特效。


特效量更勝以往!夢想動畫動用近 90 位藝術家、35 台機器,打造 518 顆鏡頭

《女鬼橋 2:怨鬼樓》總共製作了 518 顆特效鏡頭,其中涉及到比較複雜的 3D 製作大概佔了一半以上,特效人員有近 90 人,夢想動畫團隊大約有 60、70 個,其餘皆是其他合作團隊。視效總監林奇鋒表示,去年四月讀完本時,內部粗估特效量只有現在的一半,然而當導演有給團隊更進一步的設定,所以特效量就翻倍了,因此就需要提升團隊規模。

至於製作時程,林奇鋒表示,團隊大概是在去年四月初步劇本都定下後,才加入討論。六月正式開拍時,基本上有特效場次,團隊都會在拍攝現場與導演做進一步的溝通。九月拿到剪接檔後,雖然陸續還有些改動,但幾乎就是一路做到今年六月,製作時程算是滿長的。他也笑說:「本來預估頂多一季就可以做完,但由於特效數量與難度實在有點超乎預期,因此在與主創團隊溝通後,有延長製作時程。如果從前期拍攝開始算的話,製作時程大致落在一年。最後甚至平均用了近 35 台機器,才完成算圖。」


開天眼」AR 遊戲設計,搭配 UI 設計、特效與環繞音效,營造更多沉浸感

「AR 遊戲」是本片一大亮點。導演奚岳隆表示,當初有此構想時,就希望能用「開天眼」的概念來執行,讓觀眾看到第四度空間中的神秘元素。例如,遊戲「一個人的捉迷藏」除了原有的人偶角色,觀眾還可觀察到超自然現象與一些不尋常的聲音。另外,導演不希望觀眾過於害怕遊戲內容,加上故事設定成學生團隊,因此特別用了一種「落漆感」的設計風格來呈現。

在混音階段時,導演也特別進行聲音設計,以提高沉浸感,因此片中角色在遊戲中聽到的聲音,與觀眾在電影院中聽到的聲音是一樣的。他也分享,這種做法在台灣電影中相對較少見,因為大多數電影更注重敘事,強烈建議觀眾勢必要前往戲院感受。

視效總監林奇鋒補充說,在早期設計遊戲「一個人的捉迷藏」、「四角遊戲」的概念時,他們都著重考慮了 UI 設計,以確保主角狀態的改變會在界面上產生連動反應。而電影中的沉浸式體驗、遊戲內容和畫面背後其實都需要大量的特效支持,加上片中也使用多種不同的攝影機格式和媒材,因此需要特別在後製進行整合。


《殭屍》,透過環境掃描、粒子與煙霧效果打造氣勢磅礡的「煞神」出場

提到「煞神」,導演奚岳隆表明雖然有向《殭屍》致敬,但實際則是受道教鎮煞儀式啟發,同樣運用了銅錢,但不同於《殭屍》將銅錢掛在嘴邊,他們則掛在角色眼睛上,以符合電影的劇情設定。提到特效製作,視效總監林奇鋒表示,首先導演和監製會提出對畫面的一些具體想法。再來,團隊會在現場盡可能獲取所需的資訊,例如光球、燈球以及現場環境的掃描,以作為後期製作基礎。這樣的做法帶來了幾個優勢,像是在製作粒子效果和煙霧特效時,可以更精細地在 Houdini 中模擬物體之間的互動,並回到 Maya 做打光,實現更逼真的效果。

除了煞神,片中的鬼教官與學生、芭蕾舞學姊都有特寫鏡頭。林奇鋒認為現場特化組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仍有些劇情設計是特化組難以實現的。比如說,片中鬼教官角色設定需要呈現墜樓後的變形,即使現場特化組已完成七、八成左右,但為了展現破損的骨頭和血肉模糊等細節,還是得仰賴 CG 特效來加強效果。因此,團隊也有邀請演員到攝影棚進行進一步的 3D 掃描,以讓後期製作順利進行。


實際搭建五層電梯空間,呈現極度淒美的「異空間」

《女鬼橋 2:怨鬼樓》有很多場戲都在電梯進行,如何在反射空間將攝影機隱藏起來,又做出劇情所需效果,這部分團隊在前期、後期都做了很多功課。視效總監林奇鋒表示,現場有搭建五層的電梯空間,由於四周都是鏡子,因此就得考慮是否要將鏡子移除,這部分有比較多的往返跟修正。拍攝完後,其餘動作就是盡可能將現場的樣態資訊帶到後製去製作。


燈光總監盧冠松也表示,打破輪迴這場戲的背景是全 CG,所以有特別針對女主角進行動態追蹤,接著進到燈光算出鏡子以及電梯內實際的折、反射。最大的挑戰則是在算圖,由於鏡子是透明的,每一片鏡子又碎成一百多片,所以折、反射次數要開超高,算圖的時間也超久,再加上這場戲也算是本片數一數二長的一顆鏡頭,所以算圖時間很驚人。

林奇鋒補充,除了算圖上較為繁雜外,由於這顆鏡頭並非單單將女主角噴出去,而是隨後有做了幾秒的停留與特寫,因此導演希望這顆鏡頭能多著墨點美感,並將淒美的情緒帶給觀眾,所以初期在做 previz 的時候,也設計了很多不同版本。他也笑說:「光這顆鏡頭在合成時就往返了快兩個月的時間,主要都在細修一些美感的細節,加上這顆鏡頭滿早就開始進行測試,可說是幾乎陪伴了我們整個製作過程。」


不單單是群眾模擬,多層次表演,外加空間扭曲,打造令人驚豔的恐怖場景

提到本片特效之最,視效總監林奇鋒表示,電梯打開後的長廊大決鬥才是最複雜的地方,以往團隊會處理到的群眾表演大多是所謂的「路人表演」,只是一旦涉及到群眾本身要做一些交疊或是一些複雜動作時,會讓整體技術難度提升很多,這也導致初期在做動態測試時,把工時拉長的原因。此外,長廊還得做出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甚至是呈現空間扭曲的概念,所以群眾本體又必須與環境再去做一些連動,這部分倒是學了蠻多經驗。

此外,這場戲的燈光也是一大重點,燈光總監盧冠松表示,這場戲有請特效師模擬過後,再把一些特效轉成實體模型 ,用來增加特效對角色和場景產生光影的互動。另外,由於這系列鬼小兵超過 700 隻再加上與多種特效結合產相互影響,光算一格就要花上 1、2 小時的時間。林奇鋒則又補充:「其實整部片的燈光都不是很容易處理。由於場景都較暗,燈光無法做太誇張的表演,以至於我們得想辦法讓 CG 部分有一定程度的美感,這部分是我覺得在燈光上,比較綁手綁腳的地方。」


看似簡單卻極為複雜的「角色消散效果」,監製郝柏翔大讚台灣特效團隊驚人的實力!

除了長廊大決鬥那場戲以外,視效總監林奇鋒也認為女主角哥哥消失飄散的那場戲很難。看似不複雜,但實際製作起來卻相當惱人,首先得先幫角色做數位替身,而又不能只是單純做相對於物理碰撞的細緻程度,必須得有一定的寫實程度,才有辦法在飄散的時候,把這些特效物件貼回原本應該存在的地方。他表示,在看完幾個合成版本後,個人是滿喜歡的,且十分具有成就感。

而監製郝柏翔也針對特效製作給予回饋:「特效團隊太神了,幾乎每一顆特效鏡頭我都很驚豔。一開始寫劇本時,遊戲設計方面其實大多都是寫個初步方向,而他們卻加入許多細節,製作出 200 分的畫面,這完全是超乎我預期。另外,煞神出場與大決鬥那幾場戲,也都打造出十分磅礡的效果。而哥哥消散那顆鏡頭,原以為只是慢慢消失、淡出,沒想到卻用了漫威《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那種顆粒感,原來台灣電影也能出現這種好萊塢般的畫面,令人十分意外、驚豔!」

生成式 AI 將會在特效產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提到時下最流行的生成式 AI 技術,燈光總監盧冠松認為,生成式 AI 可以在內容創作的早期階段提供幫助,根據關鍵描述生成概念,從而幫助團隊更快地抓住導演的創意想法。林奇鋒補充說,通常在特效製作初期,概念開發是導演和特效公司之間容易產生卡頓的地方。透過生成式 AI 生成概念圖,將能夠減少溝通成本。此外,團隊也嘗試利用 AI 進行去背的工作。本片除了有使用 AI 做一些去背的測試外,也有針對「煞神」那幾場戲生成概念,並與導演做溝通。雖然導演最終並未採納這個方案,不過在未來專案上,AI 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圖片由 樂到家國際、夢想動畫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拒絕讓 AI 扼殺探索創意的樂趣!專訪知名動畫 IP《Yuki 7》創意導演 Kevin Dart,...
致敬《七龍珠 Z》!以經典動作片《追殺比爾》與《刺客聯盟》為創作靈感,泰國鬼才導演打造超脫現實的漫畫...

相關文章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