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獻給女兒的故事,也是世界和平的祈願」,專訪《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導演細田守

動畫大師細田守導演睽違 4 年作品《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在 2025 年威尼斯影展首度亮相備受關注。近日,細田守來到 2025 年金馬影展搶先日本院線放映。在導演來臺的期間,映 CG 有幸參與金馬官方舉辦的媒體茶敘,並受索尼影業邀約與導演進行專訪,分享作品的創作歷程。

(圖 / 金馬執行委員會提供)


改寫經典《哈姆雷特》,注入女性力量

《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改編自經典《哈姆雷特》,延續原著中生死觀的探討。導演表示上一部作品《龍與雀斑公主》也是引用經典《美女與野獸》,只是《美女與野獸》背景在 17 世紀;《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則選用《哈姆雷特》16 世紀的丹麥為歷史背景,將世界觀又往回前推一個世紀。

《哈姆雷特》原以王子復仇為主軸,在《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改編為公主復仇。選擇以女性為主角,導演對此表示:「這個故事的主角參考了自已的女兒,而他也想將這部電影獻給她。」

公主史嘉蕾另一個原型參考為 16 世紀英格蘭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她曾是公主,後來成為女王,並在她的統治下為英格蘭帶來了一段太平盛世。電影主角的塑造,一部分便是以她為藍本。

(圖 / 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運用人物對比,展現劇情張力

談及跨越時空的元素,導演表示《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與過去的作品《跳躍吧!時空少女》中的時空概念有所不同。這次並未加入科幻元素,而是構築了一個死後世界,讓來自不同世代的人們,他們在生命終點後抵達此處彼此相遇。

在電影中設計一位來自現代的日本青年與公主史嘉蕾呈現對比,導演表示史嘉蕾想去復仇意味著要去殺人,因此設計男主角與史嘉蕾立場完全相反的護理師,讓電影激發出有趣的火花。

(圖 / 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史詩級的製作,高難度的群眾表演

細田守導演分享,有觀眾觀察到他的作品有個規律,大約都是三年推出一部,但這次《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花了比以往更長的時間,總共花了 4 年半的時間才把它做出來。導演坦言:「雖然沒有精確掌握幕後人員的總數,但光是動畫師就超過 100 位,若再加上其他部門,可能有超過 500 位,這次製作規模歷來之最。」

(圖 / 由索尼影業提供)

龐大的規模也展現在片中的群眾場面。導演說明:「群眾表演技術上並不複雜,真正的困難在於,那些群眾角色整體看起來夠真實」。為了力求真實,製作團隊參考了人類歷史上的戰亂與革命,例如片中群眾推倒高牆的場面,便參考了柏林圍牆倒下的影像。

因此,比起構圖,動作的編排更為重要。他們會讓次要角色,安排具體動作的細節,例如:「有人摔下來,有人倒下,有人要扶他起來,有人慌忙逃走」。縱使這些戲劇成份在人群中看得不太清楚,但可以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感受到真實感,彷彿這些群眾就真實地存在環境中。

(圖 / 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打破 3D 動畫的既定印象,賦予手繪溫度

電影在視覺呈現上以 2D 與 3D 融合為主,不過若要細分 2D 與 3D 的運用,16 世紀為主的敘事線採用傳統 2D 手法;而當史嘉蕾公主進入死後世界時,則會運用 3D 與 2D 融合的技術。

至於如何讓 3D 畫面呈現出 2D 般的手繪感,導演進一步描述製作流程,在分鏡繪製階段全部採用手繪,作畫導演與動畫師也以手繪方式畫出構圖。接著,團隊會依 2D 構圖去做成 3D,最後再用 2D 去修飾整體畫面。完整工作流程是 2D 與 3D 不斷往返的狀態,因此很難明確區分哪裡使用 2D 或 3D。導演希望這次的視覺呈現,突破大眾對於 3D 動畫就是要像皮克斯或迪士尼的既定印象。

(圖 / 由索尼影業提供)

面對 AI 時代的來臨「技術在變,創造力不變」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觀眾對動畫技法的看法也有所轉變。導演提到,早年的迪士尼與日本動畫一樣以手繪為主,如今幾乎全面轉向 3D,因此只要一提到迪士尼,多數觀眾自然會聯想到 3D 動畫。

導演回憶 20 年前,他帶著《跳躍吧!時空少女》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時,有位美國記者問他:「你還要手繪到什麼時候?手繪已經過時了吧!不考慮跟上 3D 的潮流嗎?」導演心裡想:「我為什麼要照你的價值觀走?」他進一步反思,2D 與 3D 不過是技法選擇的不同,會被觀眾拿來比較高下,可能是當時 2D 風格的多樣性還不夠,因此在《Scarlet 永無止境的史嘉蕾》中,他嘗試以 2D 與 3D 混合的方式創作,目前這種手法在動畫製作中相當普及。

(圖 / 由索尼影業提供)

如今,動畫的製作方法的討論,已不侷限 2D 或 3D 的應用,近年來 AI 是否應該被融入動畫製作也成為熱門話題。導演分享 15 年前的作品《夏日大作戰》時,劇情便以 AI 作為母題,當時描繪的 AI 形象較為敵對,是未知的存在。

呼應至今 AI 已經滲透各個領域,也可以被用在動畫製作上。導演強調:「 AI 製作的動畫是否好看?是否有趣?又是另一回事。也許 AI 能取代部分工作,處理各式任務,但最具創造力的內容仍掌握在人類手中。」

(圖 / 由索尼影業提供)

受訪者

細田守

導演


日本動畫導演。曾執導《數碼寶貝》與《航海王:祭典男爵與神祕島》逐漸受到關注。2006 年作品《跳躍吧!時空少女》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獲獎,奠定了他在動畫界的地位。2018 年,他以《未來的未來》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其代表作還包括《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的孩子》與《龍與雀斑公主》等。

文章授權聲明

笑著笑著就哭了:破解《Kpop 獵魔女團》的獨特「笑藏深機」Sneaky Deep 敘事手法
台灣原創動畫再創盛事!《勇者動畫系列 2》今年 12 月首次登上威秀大銀幕,驚喜推出 K 歌場、電影...

訂閱電子報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